【人物简介】刘守嘏,教授,1939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同年分配至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工作,历任体育教研室主任、体育部主任,曾任全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江苏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62年,我从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现 )工作,自此在学校深深扎根近40年,见证校址更迭学校搬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承担了体育事业的策划落实工作,建立了一个团结协作的工作集体,建设了体育场馆,促进体育教育事业成为学校发展路上活力四溢的重要支点。
自力更生建设场馆
1970年,学校从上海搬迁镇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为凝聚人心,我在体育教研室工作会上与老师们说,“我们必须在体育舞台上活得精彩,没有场地就自己动手建设,没有条件就想方设法创造,‘草堆里也能飞出金凤凰’,要通过努力带来希望。”
学校搬到镇江新址时没有田径场,而这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我牵头和镇江红旗公社土方队几次协商,决定共同建设田径场。我按照教材要求反复测量场地,与学校同志们、红旗公社的工人们一起奋战4个月,建成了半径36米、有6条跑道的半圆式田径场。学校要开设游泳课,原来的游泳池过深,不适合大学生开展训练。附属工厂的姚岳云师傅帮我出点子,在原泳池基础上进行改造,由3米填为1.8米。工厂机修组的张震师傅也爱好体育,积极帮忙在泳池打孔造出水口,游泳池的雏形就建好了。安全起见,我们还请师傅们在泳池边焊接了几个救生台,汪鸿云、周永刚等出了很大力。有了田径场和游泳池,学校具备了开办体育教育的基本设施条件。
江苏省大学生运动会镇江船舶学院方队入场
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成立体育部,我被任命为体育部主任。当时镇江市体育馆有全国比赛,学校领导受邀观看,纷纷感慨“如果我们学校有现代化的体育馆就好了,全校师生员工都可以观看、参与这样的精彩赛事”。当时各个专业都需要建实验室,经费十分紧张。我们先请设计院画了体育馆设计图,像个车间,这种设计定然不行。现代化的体育馆要一馆多功能,设计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除了上课、比赛还可以开会、展览,层高不能低于10米,否则无法开展球类运动;也不能用水泥地面,否则学生们容易受伤。
经过一系列改进,体育馆建成为层高12米、铺设双层地板的场馆,耗资超过130万。学校的现代化体育馆被广泛关注,在《体育报》头版发布了报道,还将“镇江船舶学院建造现代化体育馆”作为当年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颁布的全国体育新气象100例之一,相当轰动,极大鼓舞了师生的干劲。现在,该体育馆被改造为羽毛球馆,仍在梦溪校区使用。
学校1986年建成的体育馆
学校升格本科后的第二年(1979年),江苏省专家组巡回检查各学校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实施情况,我们学校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十分亮眼,为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出了力。
江苏省教育厅体卫处领导来校检查工作
建强师资办好体育
体育是活跃校园的兴奋剂,办好体育教育能振奋昂扬师生的精神面貌,我们体育教师责任重大。学校场地建设完备后,采取了很多措施聚英留才,体育部教师增加到二十余人,师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当年体育部工作由时任院长陈宽分管。陈院长懂教学、会管理、抓大事,指出“发展需要靠人才”,还对我说“你决定,我信你”,给我很大激励。招聘时,有许多优秀人才是农村子弟,我们一视同仁,同时也充分考虑 合理的男女比例。新教师到位后,我组织大家在体育馆举行欢迎仪式,用四张乒乓桌围成一个舞台。其中有一位健美操舞蹈老师叫邱岚,她上台后亮相了一套动作,基本功扎实,行云流水,让大家记忆深刻。
祝山书记在学校运动会上发言
体育部着力强化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根据学校政策制定了系列激励措施,例如教师发表论文后给予适当奖励,报销版面费,鼓励各位教师力争三年内评上副教授。经过几年努力,体育部有4人评上教授,十余人评上副教授。当时,同类高校的体育学院才两三个教授,我们学校尚未成立学院,仅一个体育部就有4个教授,这是很振奋人心的。领导们还极力解决了很多教师的住房问题和生活问题,让老师安心专注体育教育。
省教委主任葛锁网来校检查工作,诸国富副院长和沈贻森副书记陪同
我们团队的金牌意识比较强,做什么事都想争取走在前列,王平、陈昱、谢国卿、左茂宏等都是当时我们团队中的骨干力量,大家一起奋斗、一起拼搏。记得有一个下雨天,学校师生代表队参加江苏省体工委苏南分会足球比赛,尽管场地泥泞,我校师生仍士气不减勇夺冠军,时任校长吴立人激动地和队员拥抱,毫不顾忌自己的白衬衣上沾满泥巴,大家都很感动。
凸显特色助力发展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体育与船舶特色结合起来,体育教育特色鲜明。早在上海船校时期,时任体育教研组组长汪友梁在编制教学大纲时,不仅编入必修的游泳课,还设计了浪桥、伏虎等器械训练,这是为锻炼学生的平衡感,以适应将来船上工作的需要。
学校升格为本科后,我们提出“一操,一拳,一泳”,即广播操、太极拳、游泳,每位学生都要达标。当时,学校6:30吹起床号,6:50做广播操,有学生赖床,我就去宿舍敲门,学生急了就向门口扔球鞋。多年后,这波学生回来看我,谈及此事感慨万分,说“学校的早操制度非常锻炼意志,我们在后来的工作中很有韧劲”。
为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我组织了系列体育活动,邀请国家乒乓球队的李富荣来学校作报告,还邀请过女排国家队、男篮国家队来学校表演。彼时,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处在振兴阶段,在国际上拿了几个冠军,邀请这些国家队运动员来校,把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起来。每逢此类活动,学校礼堂、体育馆总是人山人海。
中国男排来校表演
中国女排来校表演
1993年,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已经走上正轨,我还想为学校发展添一把柴火,组建了一支高水平乒乓队。这支队伍最初由6个从专业队退役的学生组成,都是运动健将。乒乓队在体育馆开展训练,但因为馆内同时有排球、篮球等队伍在训练,队员无法施展。吴立人校长答应大家,只要能在年度大学生乒乓比赛中拿到全国前6,就建设专门的乒乓球馆。队员们士气高涨,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时这支队伍的主力队员就有现任体育学院院长魏晓卓。
赛后,吴立人校长履行承诺,仅10天就将学校的闲置车间改造为乒乓馆,放置8张桌子,剩余的空间铺设地板,墙壁四周装上镜子,作为健美操教学区。该场馆经过不断完善,现在还在使用。我内心很自豪,因为这是我的队员们用成绩换来的。
我校篮球队参加省高校篮球决赛,省体委领导来校慰问运动员
历任学校领导都很支持办好体育,我们也更加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出色,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学校群体工作很活跃,“船院体育”很快打响品牌,成为学校的一个闪光点。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普通高等学校”。
2006年,经过持续的 建设以及亮眼的体育教育特色积淀,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获评江苏省精品课程,学校也在次年设立了体育学院。
因为割舍不下热爱的体育事业,我退休后又返聘了8年,至今仍坚持每年给体育学院的新生赠送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讲信仰公开课,勉励他们不要虚度大学光阴,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体育人才。退休后的闲余时间,我还组建了一支球队叫“小河边篮球队”,每当我走上球场的时候,就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筚路蓝缕的奋斗岁月。
(采访、文字整理:程鹏 谢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