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支撑
发布时间: 2023-09-01 作者: 浏览次数:168

中共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确立起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实践发展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充分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正日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的重要制度支撑。

形成有机整合,为中国式现代化累积社会条件

近代以来,在探寻现代化新路的过程中,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希冀通过政党政治来找寻出路。为此,在政党政治模式的探索上,中国先后经历一系列实践,最终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扎根中国土壤并日益发展壮大。究其原因,在于之前的政党政治模式都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整合能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这是这项制度的巨大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紧扣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在其制度架构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加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反映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这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通过最广泛代表群众利益,形成最广泛的共识,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机整合,这是新型政党制度具备整合功能,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累积社会条件的内在机理。

促进长期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

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同时,完善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国情,必须根植于一定社会深厚的土壤。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新型政党制度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一个强大成熟的政党领导,有利于政治稳定;一个能够兼容和同化,包括新兴社会力量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恰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设计是相契合的,在规范政党与政党关系、政党与政权关系、政党与社会关系等核心政治关系方面,新型政党制度展现了强大优越性,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所以,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问题与风险时,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国家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

践行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生动彰显了其制度本身的民主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供给了内生动力。

新型政党制度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大限度畅通各方利益诉求表达。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借助制度化渠道广泛征集民意、议政建言,协助执政党拓宽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并及时反映所联系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新型政党制度增进了制度化的民意提取,通过人大、政协等平台听取各方面意见,在这种制度化的民意提取基础上来进行决策。新型政党制度创新党外监督形式,民主监督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挚友和诤友关系。通过广泛凝心聚力,奔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从而形成最大公约数,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新征程的奋斗目标、重大原则和战略任务,准确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爱国统一战线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方向和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服务国家治理的效能,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彰显出制度伟力。

(作者:张师平,单位: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

来源:团结报

转载自: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