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焊接技术与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较强自学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船舶、海工、汽车、机械、核电、化工及国防工业等行业从事焊接工程结构分析、工艺设计与评定、焊接材料、焊接装备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与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连接原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焊接自动化基础、机械与力学基础、材料及冶金学基础、电气自动化基础、材料连接原理与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分析与设计、焊接方法原理与设备。
双语课程:材料焊接性、钎焊、微纳连接、弹塑性力学基础、焊接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raybey雷竞技 是国内船舶行业唯一具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校,拥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为办学历史最长的焊接专业之一。焊接专业是5A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设备齐全,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素质高、适应面宽,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前途光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江苏省高校前列,薪酬也居于学校专业前列,近一半学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知名企业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人员、焊接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王加友,教授,博导,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焊接学报》编委;日本JSPS特别研究员、群马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焊接工艺与装备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美国专利2);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学会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国防科工委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
李瑞峰,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博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委会常务委员,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材料焊接及增材制造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邹家生,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中国机械工业教学协会焊接分委会副主任、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焊接学会理事长;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材料及其连接技术、焊接冶金及焊接材料开发等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8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新产品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优秀专利奖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4项。
陈书锦,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电焊机技术标委会委员;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焊接过程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三等奖 1项;主编省重点教材1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挑战杯”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李敬勇,教授,博导,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先进材料连接技术、异种金属连接技术、舰船建造技术等研究;主持承担预研、型号预研、装备建设、重大专项委托等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在先进材料连接技术研究、异种金属连接技术、新型焊接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在装备建设、轨道车辆等行业应用中的性能评估、结构建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15篇;指导研究生获全国铸造大赛二等奖1项。